近几年学院各专业招生计划的完成率98%左右、报到率88%以上;学生专业技能抽考、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均为100%。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很高。其中,2016级学生洪培柠在正式入职一年半时,被国企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东莞公司破格提升为项目副书记,22岁成为最年轻的中层干部。2016级有4人同时被中建5局录用为正式员工。
我们学院的亮点主要有几方面:
1、全国率先建立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建筑学院,系政校行企合作典范
在东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同处一个建筑产教融合园的下属研究、检测两个单位资源和东莞市建筑龙头企业,以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与我校共办二级学院建制的建筑学院,岭南园林产业学院;共建“建筑工学研一体产教融合基地”,“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为建筑产教融合园。汇集全市60多名建筑高级人才,建立外聘师资库,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开发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程,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协同育人合作模式。建筑学院经过5年多的运行,为东莞“技能人才之都”,“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2、率先建设产业学院——岭南园林学院,成立园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践“双向双主体”育人模式
2017年12月,学校建立首个产业学院,即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岭南股份)共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岭南园林学院”,实行校企“双向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岭南股份总工汪华清教授级高工为引领,建立汪华清园林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组建校企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编校企合作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共搭文化载体全方位开展具体的工作。
经过2年的“双向双主体”培育模式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取得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教师发展、精品教材编写、技能竞赛及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得到提高。建成更为科学的符合岭南园林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岭南园林学院共同开发课程3门,发表学术论文5篇,共同指导学生获得省教育厅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园林景观设计竞赛二等奖及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奖励3项;建成学校特色专业;成功申报学院第三批技术研发与服务培育团队。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优秀毕业生直接录入企业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园林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团队得到加强、校企共编教材多部,包括《园林植物造景》校本精品教材。
3、率先实施1+X证书制度,(BIM)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
学校于2019年获得全国首批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试点,是广东省16个试点单位之一。已建成1+X建筑信息模型(BIM)(2019年)、建筑工程识图(2020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2021年)、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2021年)四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点。帮助学生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并高质量就业。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课堂延伸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
4、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
①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工作,丰富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教育部确立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单位,与建筑工学研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建成为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实体设备深度配合,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通过网络课程、SPOC 课程和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现了群内大部分专业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校级立项慕课 2门,10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获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1项;广东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②紧贴培养需求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过硬。紧贴产业需求,按照设备先进、专业共享、功能丰富的原则,构建了4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共12间实训室,总面积3660㎡,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55.55万元,生均1.24万元;与企业共建了2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基地实现了专业共享;共建生产性建筑检测实训室,提升了实训基地管理水平,形成了实践教学、社会服务、技术服务等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③不断结合实际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研究,教改成果丰硕。积极探索将 OBE、CDIO 等教学理念、方法应用到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中,承担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课题 2项,出版教材 3 部。